时间:2022-10-01 22:27:05 | 浏览:1029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
近年来,芜湖湾沚区坚持城乡统筹、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都市型生态农业定位,坚持融产业、整环境、夯基础、抓党建,使得经济强区焕发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跨越一: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
“我们这里集菌种繁育、无土栽培、快乐采摘、绿色保鲜于一体,你们不用出远门,就能体验采摘乐趣。”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模式,现已发展成为集食用菌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推广、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快乐采摘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园。
像“野树林”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仅在G329六郎镇段,就有原野森林、乐摘农业、红珊瑚等十几家。每逢节假日,各地游客涌向湾沚区感受别样的乡村体验。
围绕城区至各镇主干道和环新芜经济开发区周边,湾沚区推动都市型生态农业“四带一圈”一体布局、错位竞争、联动发展。所辖五个镇犹如五朵金花,竞相开放。截至目前,全区各类休闲农业主体124家,年乡村旅游吸引游客250多万人次,拉动消费15亿元以上。
跨越二:从“全域共治”到“全民共享”
“当兵那会儿,广州这边经济发展快,一天一个样,而每次回家探亲,家乡还是老模样,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差距可不是一点点哦。”市民李年荣回忆起40多年前家乡的窘境感慨万千。现在,他和儿子回到湾沚,为桃园村捐款100万元,支持家乡人居环境整治。
无独有偶,红杨镇七甲吴村公示栏里张贴着捐款36.72万元的78户捐款名录,仅修水泥路一项就收到捐款27.4万元。
像桃园村、七甲吴村一样,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家家户户齐行动在湾沚区蔚然成风。
湾沚区依托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建设,在全域开展以“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文化”为内容的“六化”村庄示范提升行动,全区67个村(社区)1442个自然村一体推进。累计完成农村改厕3.3万座;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深入推进“三水共治”,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走出了一条“全域共治 全民共享”环境整治模式。
跨越三:从“城乡融合”到“三治融合”
“柏油路通了,距离就近了,环境好了,客人就多了,来湾沚下高速到山庄也就15分钟的车程,现在周末或节假日这里的房间都被提前订完了。”提起现在的经营状况,湾沚镇绿荣山庄负责人王传权难掩激动之情。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围绕“补短板”和“强弱项”,湾沚区着重在农村水电路、信息网城乡一体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等基础底板方面集中发力。目前,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40公里、“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60公里、乡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0公里;实现物流配送网点村组全覆盖,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所辖5个镇卫生院达一级综合医院水平。
城里人享受到了乡村休闲游的轻松方便,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湾沚区用“最后一公里”建设保障“最后一公里”幸福,也走出了从“城乡融合”到“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示范建设之路。
湾沚区坚持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在农村设立法治宣传栏,形成了以区法律援助中心为主体、各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分支、各村(居)法律援助联系点为依托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网络。在中小学校实行法制副校长聘任制,为师生定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浓厚氛围。社区和村组开展“有事大家说”,开展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好婆媳和劳动模范等评选活动,文明乡风蔚然形成。
跨越四:从“制度优势”到“振兴优势”
“乡村因水变美变富,我本人也因工作扎实得到组织肯定和群众认可,通过组织考试入选了事业编,现在干劲更足了!”说这话的是陶辛镇沙墩村党委书记董跃进。
湾沚区打通村干部经济待遇和职务晋升的双向渠道,共有11名村干部因在工作中表现突出,通过考试被录用为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
实施农村干部千分制考核,为村干部全面建立社保公积金制度,每年兑现发展绩效奖金220多万元;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村书记,建立发展业绩识别机制;实施“铸魂行动”,持续开展“万名党员(书记)进党校”培训活动,培训农村党员1.3万余人次。累计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实施57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项目,建设、改造党群(法治)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及小型书吧80多个,实现村域全覆盖。
实施“强基固本、强村富民”工程,推动组织、产业同振兴。区委出台专门考核评价办法,将抓集体经济促乡村产业发展作为农村党组织主业,并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党建述职评议、机关“双联系”工作重要内容。全区村年均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45%,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达11个,全面消除空壳村和薄弱村。(张致林)
最近网络上,一首《湾沚谣》备受好评,短短一周时间仅个人视频号平台上的点击量就接近5万,众多网友纷纷留言、转发,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而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则是由湾沚区音乐家协会主席丁文用心、用情端出的一道音乐“大餐”。提起丁文,在湾沚文艺界是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近年来,芜湖市湾沚区湾沚镇开展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立足生态农业定位,加速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从“美丽环境”逐步向“美丽经济”跨越,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党建引领聚合力,夯实基础促提升湾沚镇充分发挥基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近年来,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立足好水美荷的生态资源禀赋,以河湖长制落实为抓手,答好必答题,做好附加题,交出靓丽成绩单,大力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迷人画卷。河湖长制+项目,改善水生态人在乡中,乡水宜居。位于沙墩村薛池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今年以来,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按照“抓党建、夯基础、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三聚焦三强化”有力举措,持续抓实基层党建,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焦思想政治建设 强化党员干部“向心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位于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的十里长港幸福河湖内,“民间河长”马新凯正带着自己的巡河记录本和随身巡河工具,一边察看河道状况,一边和身边的村民交流,一圈走下来,他的巡河记录本上翻开的一页被记得满满当当。构建“五水共治”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近年来,芜湖湾沚区坚持城乡统筹、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都市型生态农业定位,坚持融产业、整环境、夯基础、抓党建,使得经济强区焕发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跨越一: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
近年来,芜湖市湾沚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三农”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获批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县区,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实现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安徽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今年7月,芜湖市湾沚区乡村建设发展有限公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春日时节,芜湖湾沚区六郎镇处处萌发着勃勃生机,金色油菜花和绿色麦田相映成趣,鲜艳多姿的郁金香花海与垂柳迢迢的官巷村遥相呼应,油香四溢的木榨工坊与农机轰鸣的家庭农场繁忙如织。近年来,六郎镇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9 月21 日上午,芜湖市湾沚区、繁昌区正式挂牌,“芜湖县”和“繁昌县”成为历史。记者发现,原本当地官方网站上的“芜湖县人民政府”“繁昌县人民政府”已经替换成“芜湖市湾沚区人民政府”“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
世间再无芜湖县,鸠兹故地江南古镇,芜湖市湾沚区。因地处青弋江东岸,以在河湾洲沚得名;另因河道弯曲淤积泥沙,成为高于水面的冲积陆地,得名湾沚,雅称沚津;又据《中国地名辞源》记载:镇以青弋江在此曲折流过而得名。江南古镇,鸠兹故地。据《后汉书·
近年来,湾沚区大力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通过建强组织、因村制宜、强化保障,不断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推动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助力乡村振兴。建强组织,把好联动发展“方向盘”。要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让党组织始终站在合作社发展第
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湾沚区坚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主攻方向,逐步改变农村“蓬头垢面”,力求乡村“新风扑面”。抓重点,规范引导。建立区统筹、镇组织、村实施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机制,制定《湾沚区农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小厕所、大民生。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实事来抓,坚持将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全镇基本实现全覆盖,有效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数,促进了乡村振兴。在湾沚区六郎镇加元村,村民许枝英说起新建的水冲式卫生厕
近年来,团芜湖市湾沚区委围绕党政所需、青年所求,立足湾沚区实际,积极对接院校,搭建合作平台,广泛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地方搭台、青年唱戏、校地共赢”的良好局面。特别是今年,团区委扎实组织开展2022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
大皖新闻讯 据芜湖市湾沚区人大消息,2022年9月21日,芜湖市湾沚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人事任免事项。决定任命:梁家伦为芜湖市湾沚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决定免去:江涛的芜湖市湾沚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职务。任命: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