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1 13:51:14 | 浏览:548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十四五”开局之年,芜湖努力奔跑奋勇争先,经济运行“期中考”交出亮眼答卷: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38.15亿元,同比增长15.3%,总量与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二。
“全市经济复苏态势明显,经济结构和效能不断优化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积蓄壮大。”市统计局和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主要指标全省靠前、工业经济亮点纷呈、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消费市场趋于活跃,全市经济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复苏势头全面持续
主要指标全省靠前
总的来看,我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不断提升经济运行质效,保持全盘复苏的势头。上半年,我市GDP增长15.3%,两年平均增长8.0%,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两年平均增长10.2%,比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9.6%,比一季度加快4.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13.1%,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两年平均增长23.8%,比一季度加快3.3个百分点。
对比全国全省,主要指标含金量十足。上半年,我市GDP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6和2.4个百分点,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3.1和1.7个百分点,全省第6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7.4和8.6个百分点,全省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9.2和4.8个百分点,全省第4位。
规模工业产销两旺
工业领域投资加快
工业经济是我市经济运行的主战场和支撑经济增长的强引擎。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0%,两年平均增长10.2%。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10.8%,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步伐最快,增加值增长39.4%。而全市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9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达76.4%。全市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7%,两年平均增长16.7%。
上半年,我市规模工业产销两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规模工业主要130种工业产品中,有90种产品增长,增长面达69.2%,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0倍、锂离子电池增长2.2倍、工业机器人增长1.7倍、汽车增长1.7倍、发动机增长66.7%、铜材增长35.0%、光电子器件增长34.2%、空调增长23.5%。同时,全市销售产值增长32.9%,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0%,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1%工作法”推动下,今年1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3%。市场信心也在增强——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0%,两年平均增长9.6%。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24.8%,民间投资增长22.0%。
新兴产业日益壮大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我市不断加大制造业在新动能领域的投入,厚植先发优势。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7.6%,高于规模工业产值5.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两年年均增长20.7%;总量占全市比重为42%。四大战新产业基地产值增长39.5%,高于规模工业产值7.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和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分别增长60.6%、38.4%。
今年以来,我市将“双招双引”摆在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为经济发展积蓄强劲动能。一是新增规模企业数增多。上半年全市新增规模企业698户,同比多增258户。其中规模工业新增184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新增196户,规模以上服务业新增160户,资质以上建筑业新增135户,房地产业新增23户。二是新开工大项目增多。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526个,同比增加119个,拉动全部投资增长9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66个,同比增加110个;5亿元以上项目68个,同比增加28个;10亿元以上项目33个,同比增加14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同比增加1个。
第三产业加快恢复
消费市场趋于活跃
“十三五”以来,我市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与第二产业并驾齐驱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呈现加快恢复。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9.3%。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8.1%,两年平均增长17.7%。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增长28.8%、40.9%和165.6%。
消费市场是三产发展的晴雨表。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2.76亿元,同比增长32.2%。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88.13亿元,同比增长41.1%;零售业零售额758.85亿元,同比增长31.5 %;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5.78亿元,同比增长30.0%。从规模看,限额以上商贸零售额309.85亿元,同比增长34.5%,两年平均增长17.1%,表明我市商贸经济恢复基础越来越稳固。
来源:今日芜湖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率4.1%,煤炭消费总量58.2万吨,同比下降14.7%以上,综合评价列全市第一……这是南湖区2021年能源“双控”工作亮出的成绩单,各项目标全面落实。一个个数字,折射出南湖区坚持绿色发展,推动
视频:4.9%! 1333.77亿元! 荆州晒出上半年经济运行“成绩单”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位靠前!记者日前从市统计局获悉,半年经济“期中成绩单”揭晓,我市“稳”住经济基本盘,“进”势动能强劲,向“好”趋势明显。据初
芜湖滨江风貌。陈剑 摄 芜湖长江三桥雄姿。(资料照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芜湖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改革创新、产业立市之路,城市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芜湖成为我省重要的船舶制造基地。记者 沈宫石 摄 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山之风的第8篇原创文章居家办公快三周,终于可以出差了。这一次,是去芜湖。对于6000多万安徽人来说,芜湖是再熟悉不过的一座城市了。但对于外省朋友来说,许多人恐怕和我一样,并不了解芜湖。芜湖市景从地图上看,芜湖居安徽沿江经济带的中心地位,北部
芜湖起飞了! 文 | 华商韬略 李 君 尽管被长三角黄金经济带包围,但在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的光芒下,历史上的芜湖,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产业地位,向来缺少存在感。 2020年,芜湖的GDP增速只有3.8%,拉一张长三角城市成绩
11月3日,芜湖市无人驾驶跨座式单轨列车在行驶中(无人机照片)。当日,安徽省芜湖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该线路是一条无人驾驶跨座式单轨,全长约30公里,沿城市南北向铺设,设高架站25座,设计时速80公里。开通运营后,将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据鸠江区人大消息,2022年2月28日,芜湖市鸠江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人事任免案。任命:王国红为鸠江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高俊扬为鸠江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潘明乐为
随着相关开源项目逐渐成熟,众多企业对 Service Mesh 跃跃欲试,其中不乏着手布局并投入实践的研发先锋,顺丰科技便是其中之一。顺丰科技在 2016 年底向云原生架构转型,开始了容器化建设,期间基于 Mesos 和 Marathon
洋河股份连获四大奖项:洋河股份荣获2022年度ESG特别奖;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荣获“2022中国酒业优秀企业家”称号;“梦之蓝M6+”荣获“2022中国酒业最受欢迎国潮品牌”;海之蓝荣获“2022中国酒业最受Z世代”喜爱品牌。荣获四项殊荣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姜艳鑫 黄兴利 北京报道古井贡酒在半年前为扩产能定向增发的股票于1月24日解除限售。1月24日,古井贡2500万股股票解除限售,这些股票是古井贡酒在2021年7月20日为扩建产能定